三年疫情,房地產業、餐飲業、酒店、旅游等行業受疫影響較大,相對而言,“小金屬”鈦產業受疫影響較小,甚至不少企業逆勢上行。2022年的鈦產業依然是“一枝獨秀”,從海綿鈦到熔煉、鍛造延長至深加工,幾乎都是發展勢頭看好,經濟效益看漲,員工收入看增。新年在寶雞鈦谷采訪時,一家民營鈦企的員工告訴記者“一些從事其它行業的朋友說疫情這三年他們收入減少不少,生活開支受到了影響。相對而言我們做鈦的還不錯,沒受到什么影響?!笨磥怼扳伿小本跋蠛芎?,心情很爽。
兔年正月初九,記者走進鈦谷走進“三線企業”寶鈦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寶鈦集團)采訪了該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雷讓岐。談到剛剛過去的2022年,他說,寶鈦集團生產經營狀況不錯,各項經濟指標繼續向好,是歷史上最好的一年。談到近幾年鈦產業的快速發展,雷讓岐說未來產業向好這是肯定的,但這是一個漸進而逐漸推進的一個過程,不能出現過度投資。順著他對鈦產業發展的思考與見解,記者問“雷總,2016年鈦產業緩慢爬坡尤其是2019年以來整個鈦產業發展迅速,不管是海綿鈦還是鈦加工材產能產量都在年年創造歷史最好水平,您如何結合寶鈦集團的發展看待當前的鈦市場與未來發展的鈦趨勢?”
寶鈦集團之“勢”
雷讓岐思慮片刻說,寶鈦集團作為“三線企業”,一路見證了中國鈦產業發展的風風雨雨,也一路見證了中國鈦產業前行的紅紅火火,可以說,寶鈦集團是中國鈦產業風雨同舟的實踐者、見證者。他說,從當前的鈦市看未來的鈦勢這個觸碰點很好,這是一個討論中國鈦產業謀篇布局的話題,可以引發更多人的思考與探討。他說,首先站在寶鈦集團的角度,要把視野放遠一點,思維的廣度放寬一點,立體看寶鈦,寶鈦才能立體走未來。他說,西安這個城市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人才高度集中,已經成為吸引人才的聚集地,寶鈦從長遠發展出發已經順勢而為,轉換思維在西安建立了自己的科研院所人才機構,形成寶鈦特有的技術研發中心與聚集人才的基地;長三角的經濟開發是寶鈦集團打開大門的出海通道,大型裝備制作等公司就要到沿海去發展,比如南京寶色新建項目將在通州灣沿海布局,這也符合“雙循環”的發展思路,也是打造大寶鈦的入海便捷通道之一,推開寶鈦大門走向大世界,這是寶鈦集團的“出?!睉鹇?;作為三線企業一路發展起來的寶鈦集團與數百家民營鈦企,已經成為鈦產業聚集加工制造中心,“鈦谷”這種現象全球也是少有,國內很多鈦企從海綿鈦到鈦材加工都在寶雞設立辦事處,寶鈦在鈦谷的重要地位十分突出。寶鈦集團將構建以寶雞為基地、西安為樞紐、長三角為窗口、其他地區功能補充的新發展布局。
雷讓岐說,從未來的趨勢歸納起來看,國內主要的鈦“市”交換中心在寶雞,發展的鈦“勢”看寶雞,兩年一次的鈦博會聚集在寶雞。寶鈦集團的“勢”已經越來越明確——走向西安建設高端人才儲備中心,建設高水平應用研究機構,聚集人才服務寶鈦,拓展寶鈦新的領域;走向長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構建通大海向世界的“寶鈦大門”;扎根鈦谷,鞏固寶鈦集團在寶雞的高質量高發展高技術加工制作基地的優勢地位,做大做強做優做精是寶鈦集團的未來之“勢”。
國有民營之“勢”
“三線企業”寶鈦集團1966年建廠時的番號叫902,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圍繞902發展至今起起落落的民營鈦企已經上千家了,民營鈦企群體自稱為“903”。903單個體量很少,合起來已經成為龐大的經濟實體,銷售收入(規上企業)2000-8000萬元的鈦企不少,銷售收入過億的企業已經有20多家。比如,大力神、鈦程金屬、永盛泰、巨成鈦業、核力新材、拓普達、瑞熙鈦業、特鋼鈦業、寶雞鑫諾、茂淞新材、金山鈦業、科輝鈦業等企業銷售收入都分別邁上一億元、兩億元、三億元、四億元的大關。面對民營鈦企的發展態勢,記者問如何看待國有民營共同發展的鈦“勢”?
雷讓岐說,作為國有企業的寶鈦集團在產業發展中催生了寶雞甚至延伸了國內不少民營鈦企的成長,民營鈦企的誕生助力了寶鈦的發展甚至推動了寶鈦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他說,寶鈦集團體量雖大但不可能在產品研發中包羅萬象,要與民營鈦企形成互補才能共同促進鈦產業的成長。他說,就像華為的產品一樣,組裝的零部件來自國內外眾多企業。寶鈦集團要把高端的主打的產品做好,有的零部件需要各有所長的民營鈦企匹配反而完成得更好。就像一架C919大飛機的成型牽涉上百家企業數萬個零部件,因此,國有民營鈦企發展的“勢”就是要資源共享,經濟分享,彼此融合,相互包容,形成互補,才能促進產業的分工協作,步入科學化、合理化的健康軌道。所以,國有民營攜手共進是推動我國鈦產業發展的雙翼。
未來鈦市之“勢”
借市談勢,識勢者為俊杰。近幾年的鈦產業發展勢頭的確很好,盈利賺錢成為主流。國有寶鈦集團、西北院呈現一個“好”字,眾多民營鈦企從海綿鈦到鈦材深加工以及民用生活品呈現一個“賺”字。記者電話采訪了多家企業2022年的經營業績,答案幾乎都是“不錯”、“可以”、“還行”。在寶雞鈦谷采訪時見了多位民營鈦企老板,他們的表情仿佛就是“娃哈哈”,錢賺得樂呵呵。坦率的講,記者從上世紀在鈦企工作,本世紀跟蹤鈦產業的“潮起潮落”,相信未來鈦景依然看好,剛需也會逐年緩慢遞增,但總覺得近年發展的步伐稍為快了一些。因為,在歌舞升平,鶯歌燕舞中逐利時更需要冷靜下來分析“熱”起來的市場。記者問:“雷總,近幾年鈦市場確實很好,一是吸引了社會資本的介入,二是一些企業賺錢后添置裝備擴大產能,從海綿鈦、熔煉、鍛造乃至深加工都在擴產擴能,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雷讓岐說,當下從海綿鈦到鈦材加工的延伸擴能,提升了上、下游間的生產動能,也可以說提高了生產力水平。單從這個角度看,說明我國鈦工業發展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期。但是,我們也需要冷靜的思考,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是有周期性的,這就好比股市一樣,大家都在賺錢時往往調整的序幕已經在悄悄拉開,一波一波的調整總會有人“受傷”。他說,當下鈦勢不能說是大熱至少應該是出現了中熱小熱,產能上釋放快了一點。比如海綿鈦產量從2019年突破10萬噸到2022年接近18萬噸增長了差不多80%,預計2023年有可能突破20萬噸。熔煉、鍛造乃至深加工的擴能也是非常的快。當然,長遠看如今的產能提升必將為鈦產業發展的未來之“勢”奠定基礎。但短期的過??赡軙绊懏a能的發揮,影響經濟效益的增長,導致生產出現短暫周期調整失衡。
記者問如何讓現在上、下游迅速提升產能到釋放產量實現軟著陸,減少或者避免2010年那輪延續多年的市場剛需逐年小幅增長,市場價格卻依然倒掛企業虧損的現象?雷讓岐說,大家需要合力打開應用端,“雙循環”助力共同推動。他說,從目前的產量看鈦的上、下游供應端基本匹配,但下下游的應用端也就是應用領域并沒有新的突破,這個口子不撕開會成為鈦產能釋放的障礙。長遠看,應用端必須要有新的應用領域出現才能“吃”掉新增產能。他說,鈦在化工等一些領域的應用是有周期性的,新的應用領域出現才會彌補周期性應用的短板。軍品應用量占比是比較低的,這個領域難以“吞吃”產能的釋放。民工用的人應用開發很關鍵。
雷讓岐說,未來鈦市之“勢”向好這是不容置疑的,但不會走得一帆風順。未來剛需會逐年小幅增長,但增長速度會低于產能釋放的速度。從鈦產業健康發展、科學發展的角度出發,雷讓岐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是鈦產業上、下游在產能擴能方面審慎為之,適時適度,用歷史的眼光看現在的發展,用未來的發展鈦“勢”做好現在的工作。上項目時要有預判也要有抵御風險的實力,不要成為將來被調整淘汰的30%而損兵折將。
二是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做好自己的企業,企業不分大小,如果成為了高質量企業生產了高品質產品,那市場依然會選擇你。市場的春天永遠屬于高品質企業。人才走到哪里都是人才,高質量走到哪里都是高質量。所以,圍繞高質量才是企業長遠生存之道。
三是立足高質量的同時,朝著規?;?、大型化邁進,助力低成本運行,只有相對穩定的市場價格才利于鈦產業拓展新的應用領域。這兩、三年鈦產業發展快速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海綿鈦市場價格總體趨于穩定,利于下游與下游的深度合作。我們要牢記,誰也不喜歡一個波動起伏較大的市場。
四是小微企業要朝著有特色、有優勢、有潛質的目標發展,在專精特新“小巨人”領域擁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寶雞有這樣的小微企業,他們專心把自己的特色產品做到了極致。當品質、信譽、服務別人無法取代時,自然就成功了。
五是資源利用,經濟共享。近年來,熔煉、鍛造能力增長得很快,短期看可能會出現產能難以最大化發揮,這會影響加工收益,影響企業經濟效益。未來上項目時,最好評估一下,同行若能相互資源利用,實現裝備共享,產能共用,既能提高裝備使用效率,又可以減少支出,減少資源浪費。
采訪札記:市與勢的辯證法
產品立市,發展看勢。識“市”者研發生產對路產品,識“勢”者謀篇布局未來發展。雷讓岐從902與903乃至國內國有民營鈦企攜手并進、合作共贏的角度看市談勢,他相信鈦產業的發展未來依然看好,建議大家多分析調研,審慎前行,從當下市場的需求與變化,把握好未來發展的“勢”。市場變化左右趨勢變化,趨勢變化源于市場變化,只有在市場的細微變化中才能調整企業發展之“勢”。真正走得穩、走得好、走得久的企業往往在品“市”中立“勢”,在立“勢”中珍惜當下的市場機會。